晚秋凝銳氣,蓄力向新程。11月的連城工業園區,處處是火熱的生產圖景:福建賽特新材的真空絕熱板生產線高速運轉,一件件產品打包發往全球;隔壁龍巖博文工業的玻璃纖維短切絲剛下線,就“隔墻”送進賽特新材的車間;福建金永潤食品的車間里,工人正分揀低糖地瓜片,這些“連城味道”吸引全國消費者青睞品味……

“十四五”以來,連城縣錨定建筑新材料、地瓜制品兩大主導產業,以創新為筆、以產業鏈為綱、以優環境為壤,畫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筆畫”,讓革命老區的產業活力競相迸發。
創新破局:從“跟跑”到“領跑”,企業長出“硬核本領”
“每年把營收的4%砸進研發,值!”金永潤食品總經理李安偉拿起一包軟糯的地瓜制品,語氣里滿是底氣。作為隔川鎮的省級龍頭企業,金永潤靠18項地瓜干加工專利“闖市場”,今年5月剛拿下“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針對年輕人愛健康,他們推出低糖地瓜片、芋頭片;考慮中老年人牙口,研發軟糯型制品——差異化創新讓產品覆蓋了從孩童到老人的多元需求,“技術升級不是空話,是實實在在的訂單增長。”

企業敢創新,背后有“政策扶手”。連城縣工信科技局搭起“梯度培育梯”,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新技術企業,再到專精特新企業,一對一指導資質申報。2025年以來,全縣就新增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愛的電器、康萊寶正沖刺國家級“小巨人”;25家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沖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建成龍巖“人才飛地”。截至目前,連城已有2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6件,遠超預期——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企業從“會制造”到“善創造”的蛻變。

賽特新材的創新故事更具“標桿味”。作為連城首家、龍巖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這家公司的實驗室里,博士后團隊正攻關新型保溫材料;生產線上,自主研發的真空絕熱板“領跑”全球,還主導起草了該產品的國家標準。“政府幫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我們才能專心搞研發。”賽特新材總經理助理王如水說,縣里干部定期上門,從用工保障到政策解讀,甚至幫著協調“用氣難”,“每年通過技術攻關,節省成本近300萬元;今年,我們又投5億元擴產,底氣就是這么來的。”
鑄鏈成勢: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產業鏈織就“黃金網”
“以前原材料要從外地運,現在隔壁車間就能取,物流成本降了15%,訂單響應也更快了!”賽特新材生產線負責人指著毗鄰的博文工業,算起了“產業鏈賬”。連城的巧思在于“鏈主領航”:以賽特新材為建筑新材料產業“鏈主”,允升科技、富潤建材為龍頭,把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形成“鏈主+配套”的生態——博文工業供原料、賽特做成品、下游企業做深加工,“隔墻供應”的閉環讓成本最優、效率最高。
招商是“補鏈強鏈”的關鍵棋。連城念好“鏈長+鏈主”招商經,繪制產業鏈圖譜,盯著“缺什么補什么”。依托住建部對口支援、廈門山海協作、廣州對口合作的“東風”,實施“蓮商回歸”工程,把在外鄉賢拉回“家門口”創業。易瑞(福建)新材料就是“回歸代表”,這家做硬質合金的企業落地后,直接完善了連城的硬質合金材料產業鏈;福建省致鋒精密更厲害,4條生產線月產50噸毛胚鎢鋼棒,一半供給園區下游企業,一半賣到江浙滬。

“四鏈融合”讓產業鏈更有韌性。黨建鏈激活人才鏈,建筑新材料產業鏈綜合黨委搭起“三級組織架構”,賽特新材的“嚴浪基黨員工作室”一年解決 32 個技術難題;資金鏈穩住產業鏈,今年已幫29家鏈上企業辦了1.3億元擔保貸款,“營商優貸”“助農購薯貸”精準解渴;創新鏈延伸產業鏈,企業與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搞產學研,新增8項發明專利、66項實用新型專利——如今,天利高新的酚醛排煙風管全國市占率第一,佳輝科技的二氧化硅消光劑占全國30%以上份額,連城實現產業鏈從“有”向“優”蛻變。
優服護航:從“管理者”到“服務員”,營商環境結出“甜果實”
“從簽約到試投產,只用了3個月!”福建星成玉嶺硅業負責人提起落戶經歷,仍忍不住點贊“連城速度”。這份速度,來自連城把“營商環境”當頭號工程的堅持:政務服務中心42家單位“一站式”入駐,全類型服務事項“即辦程度”達 89.6%,全市第一;平均辦理環節壓縮到2.1個,全市第二;“三位一體”線上督辦系統讓問題辦結率超95.2%,“有意見隨時提,有不滿大膽說”成了政企溝通的常態。
“把企業的事當自家事辦”,不是口號是行動。針對賽特新材“用氣難、用氣貴”,連城搶抓住建部對口支援機遇,對接國家管網集團,硬是落地了“西氣東輸”連城支線項目;停滯多年的“薩瓦迪卡”溫泉項目、“海峽客家論壇”爛尾樓,在專班推動下重獲新生;“百名干部掛百企”“領導干部換位體驗走流程”,干部們蹲點車間看流程、坐窗口辦業務,把問題解決在一線。
好環境引來“金鳳凰”。2023年,中國民企500強華勤技術慕名而來,與連城簽約建“福蓮產業園”,帶來10億元“訂單招商”資金;2022年至今,全縣新增市場主體超萬個,年均增長12%……

“營商環境是水,水質好了,才能吸引魚兒來。”連城縣委副書記、縣長賴育忠的話,道出了關鍵——如今的連城,建筑新材料規上產值達62億元,地瓜制品全產業鏈產值達174億元,兩大產業像“雙引擎”,拉著老區制造業往前跑。
站在新起點,連城的目標更清晰:以“工業質量提升行動”為抓手,深化 “四鏈融合”,推動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這座滿是活力的革命老區,正用創新、鑄鏈、優服的“組合拳”,讓制造業的“脊梁”更挺拔,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黃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