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城縣以科研為核心引擎,成立福建薯業研究院,建成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2個、市級技術研發中心3個,擁有相關專利86件,從種植、加工到產業生態,實現全鏈條創新升級,讓“土地瓜”蛻變為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10月15日,在文亨鎮的地瓜田中,村民們正忙著采挖地瓜,根根個大飽滿的地瓜破土而出。
文亨鎮黃屋村村民黃馬路說:“以前種地瓜,品種雜、產量低,現在用的脫毒種苗,畝產量比以前提高不少,收入也更多。”

良種育好瓜,科研破局地瓜的種植端。連城縣大力推廣地瓜良種,通過建設脫毒種苗組培中心、擴繁基地、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引進、篩選、試驗、示范適合本地種植的地瓜品種,并在脫毒種苗、配方施肥、水肥一體、綠色防控等生態種植技術上加大研發力度,成為南方最大全年不間斷的種苗擴繁基地。

連城縣地瓜脫毒種苗基地技術員江正生表示:“通過對多個品系的篩選、鑒定及田間綜合觀測,我們基地最終確定了11個主要擴繁的地瓜品種。這些種苗抗病性強、商品率高,因此不僅能滿足本地農戶的需求,在銷售旺季還大量銷往周邊省份。”

田間收成忙,車間加工熱。為了延長地瓜加工鏈,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連城以科研為支撐,縱向深耕食品賽道,持續開發新品類,布局產品新矩陣。同時,橫向拓展新市場,投入研發地瓜藤、地瓜皮、地瓜廢水廢氣等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實現“一根地瓜全增值”。在紫心薯業展廳內,各色地瓜制品琳瑯滿目,其中不少新鮮、健康產品吸引眼球。

福建紫心薯業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承旺表示:“我們結合科研院校我們開發了一些地瓜酵素的新的產品,同時為了地瓜的副產物的加工的衍生產品,我們組建了幾個研發團隊,通過酶解、純化等技術從甘薯藤甘薯皮當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變成了一些化妝品還有功能性食品,去年一整年,地瓜副產物深加工為公司增收3000多萬元,現在把甘薯從根到葉都能創造出價值。”
科研平臺是產業持續升級的“壓艙石”。如今,依托這些平臺,連城地瓜品種已發展到鮮食、加工、菜用、水果、觀賞等多種類型,地瓜制品已形成紅心、紫心二大品系,分為十大系列160多個品種,產品占據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走出了一條“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到“鏈得強”的產業振興之路。
記者:江鈺婷 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