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夷南豸,丹霞雙絕”。連城的晨光總會先喚醒冠豸山形似獬豸的主峰,這尊象征司法公正的“神獸”沉默矗立千萬年,如今正以法治之名在閩西大地煥發新生。五年來,連城縣錨定“八五”普法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將“法豸文化”基因與客家非遺文脈深度融合,構建起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普法格局,讓法治精神隨冠豸清風浸潤城鄉、深入百姓生活。
法治建設,機制先行。縣委、縣政府始終將普法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工作重點,通過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工作會、動員部署會、中期督導檢查等關鍵舉措統籌推進“八五”普法,確保普法工作從部署到落實全鏈條貫通;更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壓緊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將法治思維轉化為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在“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引領下,各部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開展憲法、民法典、地方性法規等重點內容宣傳,協同奏響普法“交響樂”。20支普法宣傳志愿隊共2900余名“蒲公英?紅土法豸”志愿者成為法治傳播的“流動火種”,全年開展國家安全、禁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防范非法集資、優化營商環境、道路交通安全等領域的專項普法宣傳活動超千場,覆蓋群眾10余萬人次,讓法治觀念在基層落地生根。其中,縣公安局17名女警打造的“蓮警小店”以“定點攤位+移動快閃”“非遺普法+科技傳播”模式圈粉無數;縣法院開通70期“蓮法‘豸’線”欄目,村居法官用身邊案例釋法明理;縣委宣傳部“萬屏聯動”公益普法、縣司法局“民法典宣傳暨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普法、縣禁毒辦“雙擁杯”歡樂跑、縣婦聯“軍民同心 戎耀八閩”等法治宣傳活動,讓普法與民生實踐深度交融。2024年以來,全縣共開展“一月一主題”普法活動34場次,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生動局面。
抓牢“關鍵少數”,規范權力運行。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清單制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成為“必修課”。通過法治培訓、專題述法、庭審旁聽等多元形式,有效增強干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基層工作開展的能力和水平。全縣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政府及部門法律顧問實現100%覆蓋。縣委黨校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重點課程,2021年以來累計3.4萬人次國家工作人員參與線上線下學法考試,法治素養成為領導干部履職的“硬指標”。
護航“未來多數”,培育法治新芽。全面夯實校園法治教育基礎,實現中小學法治教育必修課100%覆蓋。全縣配備法治副校長100名、“法治宣講團”成員30名,以憲法、民法典、防范校園欺凌等為重點,深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1+8+N”專項行動。結合“寒假法治課”“法治宣講月”“暑期普法”等,深入開展普法講座、法治演講、趣味游園、參觀法治主題公園等“法律進校園”系列活動。招募“小小蒲公英”宣傳員43名,以“法治新聲代”“童心護法在行動,爭當普法小先鋒”系列活動為舉措,創新開展“小小蒲公英”青少年普法宣傳活動,有效推動青少年從“被動學法”向“主動學法”明顯轉變。縣司法局《與善同行,讓愛傳遞,拒絕欺凌》獲龍巖市未成年人優秀法治課程一等獎。
法治鄉村是振興之基。連城縣扎實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完善“1520”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深化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累計舉辦“法律明白人”培訓班58期,培育 “法律明白人” 1409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236戶。全面落實基層普法“十個一”活動,大力開展“法治鄉村基層行”“送法下鄉”“夜間普法”“一對一”掛鉤等與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和服務活動,引導基層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縣已成功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國3個、省級14個,市級40個。2022年《連城縣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護航鄉村振興》被納入司法部案例庫;縣司法局獲評2023年度“人民調解宣傳先進集體”;連城代表隊在龍巖市2024年度調解技能競賽中斬獲團體二等獎。2024年以來,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意見428條,辦理法律援助914件,為群眾挽回損失789.17萬元,法治力量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打造“法治+非遺”模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姑田游大龍”燈帶上繪制的“法治護航幸福年”標語、“羅坊走古事” 彩棚上印刻的 “民法典守護美好生活” 字樣、四堡雕版刻的法律條文、“壁洲花燈”燈面上的法治紋樣……擁有8項國家級、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連城,正以獨特方式讓非遺項目成為普法 “活載體”。2023年以來,各鄉(鎮)開展非遺普法活動共112場次,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入民心。此外,客家木偶戲表演者李紳等20余名非遺傳承人成立非遺普法宣傳支隊,創編《鄰里和為貴》等普法劇目,用客家方言演繹物權糾紛、婚姻家庭等法律故事。《非遺木偶消防安全守護之旅》短視頻獲2024年龍巖市安全生產攝影和短視頻大賽二等獎。
探索“法治+文旅”路徑,讓城市品牌亮起來。隨著冠豸山成功創建為5A級旅游景區,旅游業已成為連城縣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針對助力“非遺奇妙夜”“環冠豸山自行車賽”“夏夜星河”等大型文旅活動,志愿者深入景區、四角井街區開展精準普法,積極探索“法治+文旅”新路徑。縣文體旅游局建立“旅游權益保障官”機制,創作《守護錢袋子》情景劇視頻普及文明旅游規范和維權路徑;依托《連城好聲音》平臺演繹法治故事,讓游客在山水間感受法治溫度。
五年普法路,法治潤民心。從冠豸山的文化基因到非遺工坊的法治紋樣,從機關單位的學法課堂到鄉村田埂的調解身影,連城正以“法豸”為筆、以文化為墨,書寫著法治建設的生動答卷,為推動連城高質量發展奠定法治根基。